名字:段清波
性别:男
年岁:55岁
生前居处:陕西西安
逝世原因:病逝
逝世日期:2019年10月13日
生前作业: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考古学二级教授。1998年-2008年任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
段清波生前最终一件懊悔的事,是动手术。老同事孙伟刚去病床前看他,他难过到流泪,对孙伟刚说:“我要不做手术,不会这样。这个手术做得欠好,许多事还没弄。”
7月2日,段清波被推动手术室。1个多月前,他左肺的肿瘤忽然变大,医师主张马上手术,但其时正值学生结业前夕,他常常连夜修正学生论文。6月下旬,他还在文化遗产学院结业典礼上做了讲演。
段清波作业生计30年,前20年在考古工地上,后10年在讲台上。
担任十年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时刻间,他将秦始皇陵考古带上了一个新台阶,逐步构成理论系统,被誉为“最了解秦始皇的人”。在西北大学担任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时刻间,西大考古学科与北大并排,跃居全国榜首。
55岁,正是完善理论系统、出大效果的时分。孙伟刚为他感到怅惘。
逝世10天之后,《考古》杂志十月刊宣布了他的最新文章。
争议
秦始皇陵“中西文化沟通说”引发进犯
病床前,段清波跟陕西考古研讨院老同事孙伟刚说的最多的,是怎样向大众遍及研讨效果。不能总是跟大众讲“长宽高”,而是系统性地讲了解考古学上的秦文明、汉文明是什么。再进一步,这些研讨对当下社会有什么学习含义。
“最终说不了太多话,跟咱们再讲几句,仍是讲的这个。”孙伟刚回想。
段清波一向自动与社会大众沟通,尽管这为他带来过不小的争议。
他不排挤上电视,许多人因而了解了他。他曾在中央电视台讲过16集《秦陵 尘封的帝国》节目,在纪录片《东方帝王谷》中作为采访嘉宾的进场,也让许多人形象深化。
1998年,年仅33岁的段清波接任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这今后的十年秦陵考古,成为他考古生计最重要的阅历。他一向乐于向大众遍及考古效果,叙述秦陵考古中的前史文化,但这也为他引起了争议。
他面对的最大争辩,是以为秦始皇陵中现已呈现中西文化沟通的痕迹。这比张骞出使西域,还提早了近100年。
秦始皇陵的许多考古发现,放在商周至秦这段前史标准中来看,有一种横空出世之感。这让段清波百思不得其解。
最典型的便是秦俑。秦之前的青铜器上,人物和动物都是副角,附着在器物底部或耳部,如此大规划以人和动物为主题的雕塑艺术,在秦朝忽然呈现。而墓葬中的巨大人像,却能在埃及墓葬中找到类似的典礼。
段清波以为,这种骤变值得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归纳考虑。“从东周列国陶俑、战国晚期秦俑到秦兵马俑,不只有艺术方法差异,更有艺术风格的不同。其间巨大的序列缺失在逻辑上难以解说,用秦帝国资源配置才能强壮来解说,显然是不行的。”
再比方,在陪葬坑出土的彩绘青铜水禽上,呈现了一些东方稀有的青铜器制造流程与工艺,如分铸、衔接、芯撑设置,尤其是铜片镶嵌缝补。但这些技能在公元前6~5世纪地中海区域青铜雕塑上,现已广泛运用。2003年俢陵人乱葬坑的开掘中,更是出土了具有欧亚西部特征DNA的遗骸。
段清波由此提出,需求拓宽视界,在秦文明与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际文明的沟通中,对其进行客观调查。
这一观念在网络上被一些人简化为“兵马俑来自波斯和希腊说”,让段清波遭到不少冷言冷语,乃至人身进犯。
“有些人从民族爱情动身,以为秦始皇陵怎样能受西方影响,一提西方影响就对立。”孙伟刚说,学术界一开端承受的也不多,段清波在一些会议上屡次提出,逐渐有些学者开端认真考虑他的理论。
我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闻名考古学家刘庆柱与段清波有多年往来,他曾暗里对段说过,“能够斗胆假定,当心求证”。他对段的假定模棱两可,但认同其勇于探究的精力,“他仅仅提出这些假定,也没有严厉求证,还没上升到学术讨论的层面。”
段清波不仇恨这些争议,他反而反思本身,是考古界对大众的遍及不行。
他跟孙伟刚说,介绍考古效果不能再局限于介绍墓葬、遗址的“长宽高”,出土了多少遗物,而要经过这些讲清楚文化价值,讲了解古人是怎样治国、日子和考虑的。长时刻不讲这些,大众不了解,对一些新的考古思想天然无法承受。
有一些责备过于刺耳,他以为是说话的人前史知识不行,仅靠着一些通俗读物乃至网络小说了解前史,摆摆手:“大可不必理睬”。
正名
叙述一个实在的秦始皇
20年前,陕西考古研讨所(陕西考古研讨院前身)的秦陵作业站,坐落秦始皇陵脚下的户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段清波家在西安,间隔作业站30多公里,他周一到周五都安心在站里待着。白日去考古工地,回到站里,就读文献写文章。冬季冰冷彻骨,没有暖气和空调,他点个蜂窝煤炉取暖,直到深夜才睡下。
孙伟刚2002年本科结业后进入秦陵考古队,跟从段清波。他回想起来,那些日子正是段坐冷板凳的时分,一向睡觉很少,“很拼”。到了2005年前后,他关于秦始皇陵的理论开端老练。
每次作业之余喝酒,段清波兴致起来了,就在酒桌上跟考古队员讲秦始皇。我国2200多年来都把秦始皇塑造成一个暴君,但他经过许多文献的阅览和考古,越来越改动观点,以为秦始皇是一个雄才大略、很有抱负的君王。
关于秦始皇最原始的文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少恩而虎狼心”。段清波发现,其实这是司马迁为了向汉武帝谏言而故意烘托的。所以《史记》中关于秦始皇和汉武帝有许多相同的描绘,比方喜欢求仙、巡游、冲击儒生等等。“这是一个妖魔化秦始皇的进程。”段清波说,这样的一个进程从秦消亡就开端,到司马迁集大成,闻名的几个人物包含贾山、贾谊、陆贾、董仲舒,他们一起的身份,都是儒生。
户外孤灯下,日复一日向秦始皇本身接近,让段清波对秦始皇心生敬服,也有了怜惜。
“他被称为最了解秦始皇的人,对秦始皇投入了许多爱情,也期望自己能证明秦始皇的实在面貌。” 院里的师资博士后薛程说。
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仍是考古。
他对秦始皇陵的整体知道是,地下的皇陵、陪葬坑、兵马俑等,其实构成了对地上帝国的仿照。而我国古代帝王坟墓的墓室都相当于一间卧室,秦陵以水银为江河湖海,便是把秦国地图放到了墓室里,墓室不是卧室,而是全国。
“秦始皇最重要的奉献并非一致度量衡、一致文字、一致车辙这些,而是创立了一套政治系统。”段清波说,秦始皇对这套系统充满了无限信赖,身后也要带入地下。
刘庆柱以为,此种理论其实早在战国就有人提出,但段清波经过考古开掘,做了全面系统的解读。
段清波研讨秦陵的创见之处,由此可见一斑:逾越对物质层面的研讨和知道,研讨秦帝国深层次的大问题。
兵马俑以其恢宏壮丽与独特稀有,简直成为秦陵的代名词。刘庆柱却说,散布在皇陵几百米外的兵马俑其实是非必须的,皇陵本身的修建思路、理念,及其表现的前史与民生习俗,才是中心。段清波把目光放在这上面。
“许多人只重视兵马俑,而段清波研讨的是防水系统等。本来对这些没有太重视,以为能够无视,他却填补了空白。”刘庆柱说,他在同行业、同年代中是杰出的。
初心
以新的研讨范式了解一个年代
秦始皇陵考古40年,从段清波开端进入一个新阶段,学术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刘庆柱以为,段清波让秦始皇陵的研讨“从是什么到为什么,从描绘到讨论”。
就在理论系统逐步完善的年岁,比效果更先到来的,却是健康的危机。2016年他患上肾癌并发骨转移,随即手术摘除了右肾,术后3个月就返回了校园。出院前,医师重复叮咛他,必定留意多歇息,争夺度过5年生存期。
但他反而愈加快马加鞭。他生前奉告《光明日报》记者,每天只歇息4个小时,深夜2点还在给硕博士辅导科研,6点又要动身作业,患病今后还每周出差。
病中这几年,他不只继续研讨和宣布秦陵考古的效果,一起雷厉风行地推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变革。他在学院推广“考古学术团队制”,延聘国表里“首席专家”,让断代考古的学者走出舒适区,展开长时段、宽视界的系统研讨。
他逝世后,陕西省教育厅发布了两条微博留念他,称他接任西大文化遗产学院院长3年间,学院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较以往同期翻了3番。2018年,西大考古学科取得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价“A+”的效果,与北京大学并排榜首。
6月下旬,拖着病痛的身体,段清波为152名西大文博学子做了一场结业寄语。这是他最终一场揭露讲演,讲演的主题好像回归了初心:“考古学是什么?”
他把考古学研讨方针定为三个层次:盲人摸象阶段的皮裘层次(考古)、构建文明架构的筋骨层次(考古学)、阐释人类社会继续健康发展规律的魂灵层次(前史学)。
段清波走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发布留念文章,正是从这三个层次收拾他的学术奉献。
在皮裘层次,他领衔完成了秦陵300万平方米的考古勘探,发现我国最早、规划最大的三出阙遗址,初次发现陵寝城墙表里长达8000米的廊房修建,发现了规划惊人的秦陵地宫阻排水系统,发现了陵区内位置仅次于秦始皇的高档贵族“中”字形大墓;筋骨层次,他提出秦始皇帝陵是以新建的帝国为蓝本,把整个帝国的构成要素都模拟在了坟墓之中;魂灵层次,他致力于立异考古学学科定位,构筑“社会管理系统、宇宙观、中心价值观”相得益彰的考古学科研讨范式已初具雏形。
“他期望经过考古,研讨其时人们是怎样日子和知道国际的,研讨他们的价值观、宇宙观,把考古研讨向前推动了一步。”孙伟刚说。
每个年代的人们都有价值观,秦人也是。他尽力经过“社会管理系统、宇宙观、中心价值观”的研讨范式,完好地了解一个年代。
离别
“孤单是人生的常态”
可是,刘庆柱以为,他的学术思路并非被全盘承继下来。
“也有些少壮派,依照他的思路去走,可是了解他和这么做的人不太多。”刘庆柱观察到,“包含像博物馆的解说,也都没有深化触及他的这些效果。”
最主要的原因,他以为,是大多数人与段清波学术上间隔太大,他是领学术之先的。
也许是来自本身的体会,段清波在讲演中奉告学生:“孤单是人生的常态,未来各位在行进的征途上,并不必定铺满鲜花,你尽力的每一件作业并不必定掌声雷动。”
“他把对考古的感受悉数写出来了。”薛程听后感动不已。之后不久,他去医院看段清波,奉告他讲演反应很好,学生们都很有感受。他记住,段清波听了今后很安然,“表情很慈祥”。
结业讲演中,在解读考古学之余,言外之意都表露出段清波对西大考古学科和未来考古人的期许:“西大考古人应该具有将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功用,阐释到它便是咱们生命中空气、阳光和水的才能……应该有具有阐释我国文化、我国文明构成进程及特征以及周秦汉唐年代特征的才能。”
但他没有时刻了。段清波的思想在手术后不断阑珊。薛程去看望他,聊起正在做的三原天井岸考古,他奉告他们要做好考古材料收拾,还想说些什么,却忽然卡了壳,说不下去了。“曾经对种种细节都很清楚,记忆力减退之后,他自己很焦虑。”薛程回想。
身体日薄西山时,他依然把学院领导请到病床前,奉告今后的学院变革怎样走。
段清波干事风风火火,“很要强,从来没见过他哭。”孙伟刚说。但在生命的最终阶段,想到还有那么多文章没写,那么多事没做,他是流着泪走的。
新京报记者 倪伟修正 陈思 校正 卢茜
==========
原载于 新京报
转载自 正阅前史
版权归原版权者一切
本文仅供信息沟通之用
如有不妥请奉告将本文删去或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