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网

首页 > 要闻

通明A柱那么有用为什么迟迟不见量产

2019-11-09 21:49:00  阅读:878+ 来源: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新技术的应用是个复杂的问题

前几天,微博上有个关于汽车的热搜,说的是一个美国 14 岁少女研发的一项关于透明 A 柱的专利,也就是「在不消除盲点的情况下实现消除盲点的效果」,获得了某个创新设计奖和 2.5 万美金的奖励。

按照外媒的报道,这个少女的解决方案在技术不难,只是基于普通的 A 柱进行改造,通过投影仪把车外摄像头的影像投射在 A 柱上就能实现盲区影像的显示。在一开始,A 柱的投影内容出现了重影、模糊等问题,但在更换了反光织物材料之后,这样的一个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看完这个新闻,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一个 14 岁少女就能轻松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消除盲区给司机和行人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

但在过百年的汽车工业中,为什么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主机厂站出来要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呢?

聊这样的一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知道在消除 A 柱盲区这件事上,主机厂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毕竟盲区的存在,确实造成了很大的驾驶隐患,发生事故的也不在少数。

主机厂和供应商一直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的解法。所以 在过去的一些产品中,我们见到了通过改造 A 柱的方式扩宽司机视线。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法系车非常有代表性的双 A 柱设计,现在的很多产品中依然沿用了这个设计。

当然,这种方式并不能完全消灭 A 柱的视线遮挡问题,只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扩展驾驶员视野。A 柱作为车身安全很重要的一部分,贸然改变结构,可能对车身刚性稳定安全造成隐患,所以主机厂也相对更谨慎。另外,双 A 柱在设计上会让车辆前半部分看着很复杂,并不是很符合目前主流的设计风格。

除了改变车身结构的物理方式之外,主机厂和供应商基于 A 柱的探索也一直都在进行。

比如在 2001 年,沃尔沃就在 SCC 概念车上,推出了镂空 A 柱的概念。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设计结构肯定很难通过碰撞测试这样严苛的车规要求,所以也并没有量产。

前几年,捷豹路虎一项叫做 360°虚拟城市风挡(360 Virtual Urban Windscreen System)的技术,就通过 VR 技术,把 A 柱变成了能够显示车外影像的显示屏。

在造车新势力当中,合众汽车在旗下的哪吒 N03 中宣布将会量产透明 A 柱的技术,就是通过在 A 柱内侧加入柔性的 OLED 屏幕来实现车外影像的显示。

但截止到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依然没能在量产车里见到真正实现透明 A 柱,消除视线盲区的方案。

下面说说原因。

首先是对于碰撞安全等问题,虽然透明 A 柱没有改变 A 柱的物理结构,但是原本的织物材料变成了屏幕。这就带来了新的隐患,碰撞之后玻璃容易破裂对人体造成伤害,特别是 A 柱很多时候还需要承担放置气囊的作用。因此增加透明 A 柱一定有必要进行整体内饰结构的重新设计。

其次,由于车辆的驾驶环境会出现强光、夜晚、大雾等各种极端天气,所以需要屏幕本身的显示精度、屏幕表面的防眩光以及可视性都有很高的要求。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好,反而起到干扰驾驶者视线的反作用。

另外,如果想要让驾驶员实现所见即所得,那么画面显示的内容就需要和司机的动态视角实时匹配,而不是显示固定视角,特别是驾驶员左右 A 柱的视角还存在一定区别。一旦出现显示画面和实际外界画面叠加失误,也有可能出现忽略行人的可能(行人为直立圆柱体,横向面积小,可能会在垂直画面中被忽视)。

所以实现这样的功能,需要驾驶员监测系统的配合。背后的代价就是对算力要求很高,换言之也代表了更高昂的成本。

而在文章开头提到的解决方案,也存在类似视角实时匹配、画面稳定以及可靠性的问题。

从技术上来看,以上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特别是随着汽车智能化,车辆运算能力的加强以及新的车身、屏幕材料的应用,这样一些问题对透明 A 柱的量产影响其实在逐渐缩小。

接下来的原因才是关键。

对于一款量产车来说,成本的控制很关键。大多时候主机厂宁愿把成本分配在更需要的领域,比如动力系统、车身底盘等等。而透明 A 柱作为新的技术,对研发、供应链以及成本控制都是新的课题,所以很难轻易的实现量产。即便主机厂把透明 A 柱技术增加到车内,但用户需要承担额外的购车成本,性价比并不高。

另外,而对于消除 A 柱盲区这件事,也有很多低成本和更稳定的替代方案来实现部分效果。

例如盲区监测功能,虽然无法通过视觉来告诉用户车身周围有障碍物,但依然能通过超声波雷达实现提醒用户的效果。很多新车也开始加入 360 全景影像的功能,甚至还能实现监测到窄路自动打开全景影像。

总之,这些技术和透明 A 柱相比都更成熟,成本也更可控。另外,即便是通过透明 A 柱技术,我们也只能消除稍远处的盲区,车身四周还是无法看清,需要和其余的车辆安全配置相配合。

在我看来,透明 A 柱这样的技术属于痒点而非痛点。这类技术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某些需求,但本质上还达不到彻底革新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作用。在汽车智能化的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例如语音操控天窗、用车机打游戏等等,都是类似的功能定义。

这类功能的实现,本质上也都是建立在汽车的核心能力升级之上,也就是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网联化、无人驾驶技术等「痛点」。

所以说研发过程中还是要分清主次,否则容易导致产品研发中把精力放在次要的地方。很多看起来更鸡肋的「伪需求」就是在这种思路下诞生的,这里就不点名了。

当然,在汽车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应该解决「痛点」问题,也需要类似透明 A 柱这类「痒点创新」。但只有解决了痛点问题,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解决痒点问题,在细节层面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

从技术变成产品,需要更商业化的思考。在什么时间节点,投入多大的精力分配给痒点和痛点问题,可能是整个行业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大白

长按扫码勾搭本文作者

作者问答

问:你愿意为透明 A 柱功能额外付费吗?

每篇 GeekCar 原创文章的作者会向大家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GeekCar 也很想知道大家的想法,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欢迎大家踊跃回答!

相关阅读

双11大促已迈入正式期,各行业最关注的就是如何差异化抢量,本期通过对美妆、日化、3C及电器、食饮、男装、女装、家具、文综这八大[详细]

2019-11-09 21:49:00

2024年5月30日,广州。2024广州米其林指南发布会在广州盛大举办。作为米其林指南中国的官方合作伙伴,马爹利将其探索美食艺术的目[详细]

2019-11-09 21:49:00

2024年4月22日,上海。法国著名干邑品牌马爹利宣布再度携手国际权威美食榜单米其林指南,作为其官方合作伙伴共同见证2024米其林中[详细]

2019-11-09 21:49:00

2024年1月23日至27日,上海。法国著名干邑品牌马爹利全新一季“美食剧场”重磅升级,以“启航”、“本源”、“匠心”、“时光”、[详细]

2019-11-09 21:49:00

迎接中法建交60周年, 首次出海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豫园灯会于12月15日在法国巴黎风情园正式点亮,国民品牌海鸥表携「盘[详细]

2019-11-09 21: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