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历经汉唐宋,成善于元明清,民间还有“宋代有青瓷,元代有青花,明代有粗陶,清末有紫陶”的说法。在清末民初时呈现的建水紫陶“残帖”装修艺术,构思精妙绝伦,方法新颖共同,是建水紫陶别具特色的装修艺术图画。
它是建水陶艺师在承继祖国民间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斗胆汲取国画“锦灰堆”艺术精华,学习景德镇瓷器“八破纹”装修艺术风格而发展起来的紫陶装修图画,表现了传统审美中的“残损之美”艺术境界。
建水紫陶刻填诗文萝卜瓶
云南省博物馆藏有近200件民国时期的建水紫陶精品。其间一件“建水紫陶刻填诗文萝卜瓶”,高52、口径21厘米。撇口,束颈,溜肩,肩至底部肩收,平底。腹部一面饰残帖,另一面隶书裴度《溪居》诗“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飞不到,时有水禽啼。”落款“民国九年(1920)岁次庚申正月,建水定一王永清造并书”。
王永清汲取传统书画艺术精华,学习景德镇陶瓷装修的技艺,将“残帖”装修运用到紫陶上,创始了紫陶装修的新局面。
建水紫陶刻填诗文梅斑纹瓶
这一件为“建水紫陶刻填诗文梅斑纹瓶”,此器造型犹如婀娜多姿的少女,故又称“美人瓶”。该器物为民国时期继王永清之后又一位“残帖”装修大师向逢春的著作,其“残帖”多与梅、兰、竹、菊图画和款印调配,相辅相成,装修于器物腹部。此器造型犹如婀娜多姿的少女,故又称“美人瓶”。该器物为民国时期继王永清之后又一位“残帖”装修大师向逢春的著作,其“残帖”多与梅、兰、竹、菊图画和款印调配,相辅相成,装修于器物腹部。
建水紫陶刻填残帖长颈瓶
别的两件也是向逢春的著作。其间一件“建水紫陶刻填残帖长颈瓶”,高42、口径9.5厘米 此瓶长颈,圆腹,圈足,一面饰残帖,一面饰修竹,在竹纹旁有隶书“婀娜多姿,伟量涵容”,落款“云南建水向逢春制作”,在残帖中写“纯曾团长鼎建留念,聀伍绍鸿敬赠,甲申年(1944)仲冬月”。该瓶是为恭喜滇军将领龙纯曾新居落成专门烧制。
建水紫陶刻填残帖蒜头瓶
而向逢春作的“建水紫陶刻填残帖蒜头瓶”,高35厘米。望文生义,蒜头瓶便是瓶口像蒜头。其长束颈,扁圆腹,平底。色白匀净,腹部一面刻填残帖文,有隶书十七帖诗句。《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之一,现在的《十七帖》为刻本。另一面填残清代名士溥山的隶书“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该瓶器型重心向下,线条美丽,慎重大方。建水白陶存世量稀疏,而云南省博物馆的建水紫陶藏品中,白陶瓷除了烟斗以外亦仅此一件,故其非常宝贵。
以上四件民国建水紫陶“残帖”瓶所展示之美,是一种蕴含了时刻、空间和前史的文明之美,是一种难以用言语来表述的艺术之美,是一种带着古拙、储蓄、淳厚、苍拙的残和缺所发明的极致之美。它们是我国优异陶瓷装修艺术的承继、运用和发扬光大!